@KTzone » 數碼 - 電腦用品 » 數碼 - 電腦硬件 » 低階繪圖卡大作戰!!Radeon HD 6450 vs GeForce GT 520[轉載]


2011-5-21 11:08 bunnylai
低階繪圖卡大作戰!!Radeon HD 6450 vs GeForce GT 520[轉載]

[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5/450x338/03185549491937137821.jpg[/img]

新一代低階繪圖卡大戰正式爆發, AMD Radeon HD 6450 繪圖卡與 NVIDIA GeForce GT 520 繪圖卡作正面交鋒,雙方均以新一代 GPU 微架構並作出終極簡化,目標市場不再瞄準 3D 遊戲用家,改以顯示輸出、功能性、功耗表現及 GPGPU 平行運算加速作招徠。




NVIDIA 「 GF119 」繪圖核心  

[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4/source/2217391252242463195.png[/img]

受惠於半導體制程不斷改良, IGP 繪圖核心效能已追上低階 GPU 晶片,在面對平台化政策以及處理器整合繪圖核心的挑戰, NVIDIA 所承受的壓力相較 AMD 更大,沒有 x86 處理器及晶片組授權,只能無奈地退出 IGP 市場,同時承受著低階繪圖晶片市場不斷萎縮的窘境,為爭取市場需求必須加強功能性,並簡化核心架構才保持產品競爭能力。



NVIDIA 針對低階市場推出基於全新「 GF119 」繪圖核心的「 GeForce GT 520 」繪圖卡,有別於傳統繪圖卡主要針對 3D 遊戲應用為主,「 GeForce GT 520 」繪圖卡更偏向平行運算及影像處理加速卡,基於「 Fermi 」 GPU 微架構,但核心終極簡化至只僅 1 組 Streaming Multiprocessor (SM) ,合共 48 個 CUDA Cores ,相較上代低階繪圖核心「 GF108 」再減少一半。



同樣地,「 GF119 」繪圖核心的 Texture Units 數目相較上代, 數目亦由 16 個 減至只有 8 個,紋理渲染能力大幅削弱; Polymorph Engine 亦減至只有一組,基本上「 GF119 」繪圖核心規格上雖支援 DirectX 11 規格,但它基本難以應付新一代 DirectX 11 遊戲的運算需求及未來偏向大量採用 Tessellation 技術的趨勢。



此外,「 GF119 」繪圖核心在各方面均盡量簡化,只有一組 ROP 運算組、內含 4 個 ROP 單元及一組 64Bit 記憶體控制器, NVIDIA 官方數據指出,基於全新「 GF119 」繪圖核心的「 GeForce GT 520 」的 3D 性能,相較「 GeForce GT 220 」還要差,與老舊的「 GeForce 9500GT 」相約。

[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4/source/2217435232736300247.jpg[/img]

針對平行運算、物理加速與 HTPC 應用



根據台灣繪圖卡業者表示,雖然「 GeForce GT 520 」正式於 Retail 市場上正式發售,但主力仍然是 SI 及 OEM 市場,將取代上代針對 SI 與 OEM 市場的「 GeForce GT 420 」繪圖卡。在 Retail 市場上的角色,將不會以 3D 遊戲作為主要賣點,但卻可遊戲玩家帶來平價的 PhysX 物理運算加速,相較以 CPU 執行物理運算,能減低因 CPU 無法應付大量物理運算,造成 3D 遊戲效能瓶頸。



此外,「 GeForce GT 520 」繪圖卡另一賣點將會是 HTPC 應用,相較上代「 GeForce GT 430 」繪圖卡,最高功耗由 44W 降至 29W ,採用 Single Slot 散熱器、 Low-Profile PCB 設計,方便用家架建完全客制化的迷你 HTPC 系統,支援 HDMI 1.4a 版本輸出接口,可相容 3DTV LCD 電視規格,並且提供 HD 無失真環迴立體聲播放,包括 DTS-HD Master Audio 及 Dolby TrueHD 規格,無論影像和聲效均是現今 IGP 繪圖核心所無法達至的高水平。



「 GeForce GT 520 」支援 PureVideo HD 及 3D Vision 技術,援 MPEG-4 、 H.264 、 VC-1 、 MPEG-2 及 Flash 影像加速功能,提供 Dual Stream 1080p 硬體解碼能力,配合自家的 3D Vision 立體眼鏡及 3D Vision Ready 顯示器,提供提供高達 65Mbps 影像解碼支援並達成 1080p HD Blu-Ray 3D 播放,在 PC 端應用上 NVIDIA 由於發展較早, PC 端的 3D 應用支援能力,相比較遲起步的 AMD 稍佳。

[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4/source/2218060060549643223.jpg[/img]

不僅如此, NVIDIA 明白在沒有 x86 處理器授權下, GPU 必需要反客為主才能讓 NVIDIA 在 PC 市場上存活,因此早在 GeForce 8 時代已力拱自家的 CUDA 平行運算技術,因此平行運算應用軟件支援數目上亦相較 AMD 與 INTEL 為佳。



除了自家的 CUDA 平行運算技術,「 GeForce GT 520 」亦同時支援 Microsoft 所提倡的 DirectCompute 11 及跨作業系統的 OpenCL 1.1 規格,但 NVIDIA 在支援 OpenCL 能力上相較 AMD 落後,雖然硬體規格支援 OpenCL 1.1 ,但驅動程式仍未對應只能支援 OpenCL 1.0 版本。

來源 : HKEPC Hardware

2011-5-22 22:04 alonso
多謝分享~!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