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時隔19年,兒子終與赤身裸體的部落母親重逢!
# 1
大維·古德(David Good)還小的時候,人們問起他的母親,他的回答讓人不忍再探究下去:出車禍死了。
實際上,他的媽媽還健康地活著,只不過沒有在家裡烤著餅乾做著家務,而是赤足、幾乎全裸、臉上刺著幾根木棍,穿梭在亞馬遜叢林深處採集著昆蟲、烤著大蟒蛇。
古德的媽媽最終成不了她曾經想要做的鄉村媽媽。她叫亞瑞瑪(Yarima),來自委內瑞拉號稱石器時代部落的亞諾馬米部落。
古德告訴《紐約郵報》記者:“以前,我不想讓朋友們知道我的媽媽是個吃蜘蛛沒穿衣服的部落女人。也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個混血。她丟下了我,我用這種方式報復她,我一直堅持著我的謊言:她死了。”
古德是亞瑞瑪和肯尼斯·古德(Kenneth Good)所生的三個孩子中的一個,他們的父親是位人類學教授,30年多前學生時代的肯尼斯深入了亞諾馬米部落,他頻繁地到來以致於被部落成員認為是他們中的一員。
肯尼斯原本打算在那里呆15個月,沒想到的是他非但著迷於這兒的部落文化,竟然時斷時續地在這個地方生活了12年。
被部落認可後,肯尼斯·古德得到了一位妻子。那年亞瑞瑪才十幾歲,她被許配給了肯尼斯·古德,兩人成了婚。
肯尼斯·古德後來帶著亞瑞瑪回到了美國,但這一切都十分不容易。
對這位年輕的女人來說,一切都和她格格不入,她不得不學會數數,因為整個亞諾馬米部落的數制是由“一”,“二”和“許多”組成。
從沒學過任何技能,她很困惑有時非常惶恐。她覺得汽車是兇猛的野獸,英語課對她來說就是煎熬。
亞瑞瑪逐漸也有些新發現:她愛上了堵車,金鍊子,鄉村集市和功夫片。肯尼斯有一次不得不取消了他們家的計次付費服務,因為他收到的賬單數字實在有點高,因為光第五部《洛奇》亞瑞瑪就看了7次。
但亞瑞瑪感到很孤獨,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他們位於新澤西盧瑟福的家中看電視,除了丈夫沒人可以跟她說話。
在1991年,肯尼斯和《國家地理》進行合作拍一部紀錄片,記錄整個家庭、包括大維和他的弟妹瓦內薩(Vanessa)和丹尼爾(Daniel)回歸委內瑞拉的生活。
核心家庭:亞瑞瑪、肯尼斯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大維(左)和瓦內薩(右)
這時,亞瑞瑪做出了痛苦的決定不再回到美國。那年,大維才6歲。
大維告訴《紐約郵報》:“兩三年之後,我開始意識到她拋棄了我。”
在大維約10歲的時候,全班同學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這時他看到了牆上一張媽媽發黃的照片,它是爸爸拍攝的作為部落展覽的一部分。
大維說:“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彷彿血液都乾了。我衝到暗處角落呆了10 來分鐘。”
後來,在他狂躁不安的青春期,他把內心對媽媽的恨宣洩在毒品和烈酒上。有一天,他讀了爸爸寫的書名為《心的旅程》(Into the Heart) 的書,書中描寫了和亞瑞瑪生活的經歷和亞諾馬米部落。20歲那年,他終於打算從媽媽的角度理解她的抉擇。
於是,2011年他離開美國前往亞諾馬米部落,這時距離他們上次見面已經過了19年。
這位東斯特勞斯堡大學畢業的學生不知道自己該期待什麼。
那一年夏天,一個小男孩跟著家人離開美國——踏上了命運之旅,這次旅行小男孩敗給了部落,他的媽媽留在了那裡。
為了此番的旅行他花費兩年時間進行協調。
到達當地後,他在一名導遊和翻譯的幫助下坐著船進入奧里諾科河,深入到幾乎無外人冒險進入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腹地。
旅途改變了大維的生活。他告訴記者:“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我不知道她是否還喜歡我,或我是否喜歡她,她會不會不願見我?”
當叢林中亞瑞瑪出現時,大維立刻認出了那是他的媽媽。
他沒有擁抱親吻她——那不是部落的禮儀——但他把多年來想對她說的話告訴了她。他說:“媽媽,我做到了,我回來了。雖然隔了很多年,但我回來了。”他們倆都哭了。
27歲的大維再次接觸了在美國完全沒法經歷的生活。
他還是震驚於部落的裸體習俗。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都來自這片土地——吃的,住的,他們編的籃子和削的箭。
在這片雨林的中央,沒有現代技術的干擾和現代社會的索取,大維解釋,這兒只有“人類交往的簡單方式。”
大維此行還承擔了解這些土著部落需求的任務,他要讓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說:“我想要改變人們對他們的印象,關於部落大家聽到最多的詞是'原始'。”
八月份,他創立了非盈利機構“古德項目”致力於達成這些目標。他的機構從屬於東斯特勞斯堡大學的“企業加速器”,於12月份在賓夕法尼亞州申請註冊。
11月份,大維回到了亞馬遜叢林,在媽媽住的村子Irokai-Teri住了一個多月。
他還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去了哥斯達黎最偏遠的部落之一卡維卡爾(Cabecar)部落,在那兒做了一些調查。
5月24日,他以“古德項目”的正式身份出發進行初次探訪,之後擴大他的探訪範圍,和其餘四名東斯特勞斯堡大學學生來到卡維卡爾(Cabecar)部落。
現在,他計劃專注於完成這兩個部落的“古德項目”任務。對這兩個偏遠部落的人們來說,要他們接受衣服藥物之類的基本需求是很難做到的。
大維希望能為這些部落提供日常用品,但也想為保留部落的生活方式和找到他們真正的需求盡一份力。
他對人種學很感興趣——他延長了自己的逗留期“穿著他們的鞋”了解他們日常的生存掙扎。
然而,大維不像他的爸爸那樣計劃在村子裡久住,他想在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裡完成自己擴展的行程。
他也希望帶來更多的人尤其是波克諾山(Poconos)的人們。
東斯特勞斯堡大學學生5月份的哥斯達黎加之行非常的多樣化,團隊由護理、數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組成,他說這“正是我想要的。”
他說,對一個外人來說,初次經歷另一個世界的文化是觸目驚心的。
作為一個美國人,我想要了解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但實際上他們的精神世界很豐富。這些部落遠離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很多困境,比如憂鬱,自殺和像癌症這樣的疾病。
實際上,大維覺得住在亞馬遜叢林的家中是他感到最幸福的時刻。
他說:“在林子里幹了一天的活,獨自躺在吊床上,在火堆周圍擺動著,我感到無比的幸福。他們的生活完全自給自足,人們的需求很小。”
大維說:“我爸爸以前告訴我,不要穿著內衣光著腳到處跑,但我現在想那樣做。”他和媽媽在一起時,像她那樣生活。
他跟他們一樣吃蟲子,白蟻,大蟒蛇,猴子和穿山甲。
他說:“我想做個真正的亞諾馬米人,像他們一樣在叢林裡穿梭。”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分離和文化隔閡後,他和亞瑞瑪慢慢建立了感情。大維說:“我們的故事沒有結束,正在慢慢地開始。”
實際上,他的媽媽還健康地活著,只不過沒有在家裡烤著餅乾做著家務,而是赤足、幾乎全裸、臉上刺著幾根木棍,穿梭在亞馬遜叢林深處採集著昆蟲、烤著大蟒蛇。
古德的媽媽最終成不了她曾經想要做的鄉村媽媽。她叫亞瑞瑪(Yarima),來自委內瑞拉號稱石器時代部落的亞諾馬米部落。
古德告訴《紐約郵報》記者:“以前,我不想讓朋友們知道我的媽媽是個吃蜘蛛沒穿衣服的部落女人。也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個混血。她丟下了我,我用這種方式報復她,我一直堅持著我的謊言:她死了。”
古德是亞瑞瑪和肯尼斯·古德(Kenneth Good)所生的三個孩子中的一個,他們的父親是位人類學教授,30年多前學生時代的肯尼斯深入了亞諾馬米部落,他頻繁地到來以致於被部落成員認為是他們中的一員。
肯尼斯原本打算在那里呆15個月,沒想到的是他非但著迷於這兒的部落文化,竟然時斷時續地在這個地方生活了12年。
被部落認可後,肯尼斯·古德得到了一位妻子。那年亞瑞瑪才十幾歲,她被許配給了肯尼斯·古德,兩人成了婚。
肯尼斯·古德後來帶著亞瑞瑪回到了美國,但這一切都十分不容易。
對這位年輕的女人來說,一切都和她格格不入,她不得不學會數數,因為整個亞諾馬米部落的數制是由“一”,“二”和“許多”組成。
從沒學過任何技能,她很困惑有時非常惶恐。她覺得汽車是兇猛的野獸,英語課對她來說就是煎熬。
亞瑞瑪逐漸也有些新發現:她愛上了堵車,金鍊子,鄉村集市和功夫片。肯尼斯有一次不得不取消了他們家的計次付費服務,因為他收到的賬單數字實在有點高,因為光第五部《洛奇》亞瑞瑪就看了7次。
但亞瑞瑪感到很孤獨,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他們位於新澤西盧瑟福的家中看電視,除了丈夫沒人可以跟她說話。
在1991年,肯尼斯和《國家地理》進行合作拍一部紀錄片,記錄整個家庭、包括大維和他的弟妹瓦內薩(Vanessa)和丹尼爾(Daniel)回歸委內瑞拉的生活。
核心家庭:亞瑞瑪、肯尼斯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大維(左)和瓦內薩(右)
這時,亞瑞瑪做出了痛苦的決定不再回到美國。那年,大維才6歲。
大維告訴《紐約郵報》:“兩三年之後,我開始意識到她拋棄了我。”
在大維約10歲的時候,全班同學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這時他看到了牆上一張媽媽發黃的照片,它是爸爸拍攝的作為部落展覽的一部分。
大維說:“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彷彿血液都乾了。我衝到暗處角落呆了10 來分鐘。”
後來,在他狂躁不安的青春期,他把內心對媽媽的恨宣洩在毒品和烈酒上。有一天,他讀了爸爸寫的書名為《心的旅程》(Into the Heart) 的書,書中描寫了和亞瑞瑪生活的經歷和亞諾馬米部落。20歲那年,他終於打算從媽媽的角度理解她的抉擇。
於是,2011年他離開美國前往亞諾馬米部落,這時距離他們上次見面已經過了19年。
這位東斯特勞斯堡大學畢業的學生不知道自己該期待什麼。
那一年夏天,一個小男孩跟著家人離開美國——踏上了命運之旅,這次旅行小男孩敗給了部落,他的媽媽留在了那裡。
為了此番的旅行他花費兩年時間進行協調。
到達當地後,他在一名導遊和翻譯的幫助下坐著船進入奧里諾科河,深入到幾乎無外人冒險進入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腹地。
旅途改變了大維的生活。他告訴記者:“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我不知道她是否還喜歡我,或我是否喜歡她,她會不會不願見我?”
當叢林中亞瑞瑪出現時,大維立刻認出了那是他的媽媽。
他沒有擁抱親吻她——那不是部落的禮儀——但他把多年來想對她說的話告訴了她。他說:“媽媽,我做到了,我回來了。雖然隔了很多年,但我回來了。”他們倆都哭了。
27歲的大維再次接觸了在美國完全沒法經歷的生活。
他還是震驚於部落的裸體習俗。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都來自這片土地——吃的,住的,他們編的籃子和削的箭。
在這片雨林的中央,沒有現代技術的干擾和現代社會的索取,大維解釋,這兒只有“人類交往的簡單方式。”
大維此行還承擔了解這些土著部落需求的任務,他要讓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說:“我想要改變人們對他們的印象,關於部落大家聽到最多的詞是'原始'。”
八月份,他創立了非盈利機構“古德項目”致力於達成這些目標。他的機構從屬於東斯特勞斯堡大學的“企業加速器”,於12月份在賓夕法尼亞州申請註冊。
11月份,大維回到了亞馬遜叢林,在媽媽住的村子Irokai-Teri住了一個多月。
他還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去了哥斯達黎最偏遠的部落之一卡維卡爾(Cabecar)部落,在那兒做了一些調查。
5月24日,他以“古德項目”的正式身份出發進行初次探訪,之後擴大他的探訪範圍,和其餘四名東斯特勞斯堡大學學生來到卡維卡爾(Cabecar)部落。
現在,他計劃專注於完成這兩個部落的“古德項目”任務。對這兩個偏遠部落的人們來說,要他們接受衣服藥物之類的基本需求是很難做到的。
大維希望能為這些部落提供日常用品,但也想為保留部落的生活方式和找到他們真正的需求盡一份力。
他對人種學很感興趣——他延長了自己的逗留期“穿著他們的鞋”了解他們日常的生存掙扎。
然而,大維不像他的爸爸那樣計劃在村子裡久住,他想在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裡完成自己擴展的行程。
他也希望帶來更多的人尤其是波克諾山(Poconos)的人們。
東斯特勞斯堡大學學生5月份的哥斯達黎加之行非常的多樣化,團隊由護理、數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組成,他說這“正是我想要的。”
他說,對一個外人來說,初次經歷另一個世界的文化是觸目驚心的。
作為一個美國人,我想要了解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但實際上他們的精神世界很豐富。這些部落遠離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很多困境,比如憂鬱,自殺和像癌症這樣的疾病。
實際上,大維覺得住在亞馬遜叢林的家中是他感到最幸福的時刻。
他說:“在林子里幹了一天的活,獨自躺在吊床上,在火堆周圍擺動著,我感到無比的幸福。他們的生活完全自給自足,人們的需求很小。”
大維說:“我爸爸以前告訴我,不要穿著內衣光著腳到處跑,但我現在想那樣做。”他和媽媽在一起時,像她那樣生活。
他跟他們一樣吃蟲子,白蟻,大蟒蛇,猴子和穿山甲。
他說:“我想做個真正的亞諾馬米人,像他們一樣在叢林裡穿梭。”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分離和文化隔閡後,他和亞瑞瑪慢慢建立了感情。大維說:“我們的故事沒有結束,正在慢慢地開始。”